今天的新聞看到一個33歲的女生,拉K多年,導致膀胱纖維化,如果不包紙尿布,根本無法出門,
他說他一生都毀了,我看新聞內容,這位女生原本是頂尖高中,國立大學的畢業生,
照理講未來一片光明,
怎麼畢業10年之後就把一生搞砸了?
原來,
10年可以成就一生,也可以毀了一世。
我想起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文章
有一位30來歲的口譯老師,大學學的是歷史,
本職工作是一家公司的公關部經理,
兒子已經5歲,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務、帶孩子。
不同的是,她擁有國家二級口譯證書,
每個月都有天南海北的會議翻譯任務,
還兼任這家口譯中心的導師。
打開她的部落格,已經更新了500多頁,有2000多個帖子,
全部都是每天她自己做口譯練習的文章,平均每天兩篇長的一篇短的,
她堅持做這件事已經快10年了,非專業出身的她因為愛好英語而一直努力。
口譯老師說,10年前,她曾經看到一份調查報告,
一個人如果要掌握一項技能,成為專家,需要不間斷地練習10000個小時。
當時她算了一筆賬,如果每天練習5個小時,
每年300天的話,那麼需要7年的時間,一個人才能掌握這項技能。
幸運的是,她知道自己想掌握什麼技能,
她只需要立馬投入做起來就行了,她沒有5個小時的時間,
她每天只能學習3個小時,現在已經快10年了,
她覺得自己差不多已經掌握了這個技能了。
這讓我想起另一個故事
有兩個和尚,分別住在兩座山上的廟裏。山之間有一條溪,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
時間下山挑水,久而久之,他們便成為好朋友。
不知不覺,時間在每天挑水中,一晃就是十年。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
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為意。哪知第二天還是
沒有下山挑水,過了一個星期,還是一樣。
一個月後,右邊那座山的和尚終於按耐不住。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過
去探望他,看看能幫上什麼忙。」於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看到他的老友之後,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一點也不像一
個月沒喝水的人。他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喝水
嗎?」左邊這座山的和尚說:「來來來!我帶你去看看。」於是,他帶著右邊那座山的
和尚走到廟的後院,指著一口井說:「這十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挖這
口井。雖然我們現在年輕力壯,還能自己挑水喝,倘若有一天我們都年邁走不動時,
我們還能指望別人給我們挑水喝嗎?所以即使我有時很忙,也沒有間斷過我的挖井計
畫,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終於讓我挖出井,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有更多的時間
,來練習我的太極拳了。」
高爾夫球球后曾雅妮從六歲開始練高爾夫球,
音樂天才貝多芬五歲就開始練琴,
披頭四樂隊在成名前已經舉辦過1200場音樂會,
比爾·蓋茨在成名之前已經做了7年的程序員。
我還想起楊田林老師跟我說過的瓦倫達家族,1920年以來,
這個家族只專注的做一件事「走鋼索」,
心理系的學生可能聽過「瓦倫達效應」這個名詞,
就是從這個家族的姓氏來的,
這家族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傳奇,
瓦倫達家族當代傳人尼克·瓦倫達從4歲就開始練習走鋼索,
11歲開始做業餘表演,21歲才開始嶄露頭角,
33歲挑戰導致他爺爺死亡的波多梨各聖胡安雙塔鋼索。
34歲挑戰尼加拉瓜瀑布成為史上第一人。
(瓦倫達家族故事,請參閱楊田林老師部落格 http://kglm212.blogspot.tw/)
有一次田林老師上課,舉了瓦倫達家族的例子,
一位學生問他:老師我每天上班8小時,每週上班五天,一年上班 50週,已經上班五年,換算總時數,
已經有10000小時了,為何沒變成頂尖高手?
田林老師聽了之後大笑回答:你忘記關鍵字『淬煉』。
淬鍊是指專心一意,絕對的用心用情的狀態,淬煉是要水裡來火裡去的。
如果,只是照章行事,有口無心,做幾十年都一樣的。
淬鍊,用我昨天發的網誌來說,就是專注聚焦在一件專業上,而且持續十年。
為什麼你上了10年的班還只是一名小職員?
為什麼你做了10年的飯,沒變成特級大廚?
為什麼你講了10年的課,沒能成為超級教師?
為什麼你寫了10年日記,沒能成為專欄作家?
那是因為,你沒有投入精力和熱情來淬鍊一項技能。
每天上班只是上網聊天應付各種瑣碎任務,大家幹嘛你幹嘛,
每天做飯只是為了讓家庭正常運轉,並不用專業的眼光看待這件事,
每天講課只是用本能與舊經驗重複發揮,並沒有不斷去蕪存菁增加厚度,
每天的日記只是流水帳的書寫,並沒有去淬鍊你的文字與砥礪思想的深度。
不要再抱怨大學畢業之後專業就丟了,
如果從高中開始算起到大學畢業,7年的專業教育,
就算每天學習一門技能2小時,一年300天,你也只有4200小時,
還有6800小時的缺口,就算你畢業後每天堅持練習2小時,你還是需要10年。
也許你會說,我是平凡人,我不想成為什麼人,只想安安分分過日子。
那只是你的錯覺,時間在流逝,
你每天重複重複再重複的那些行為,就是在塑造你,
你不想成為什麼人,可是你注定會成為什麼人。
每天3個小時,如果你是用來看戲劇、網頁、聊天、發呆,
那麼10年後,你會變成一個生活的旁觀者,
你最擅長的就是如數家珍地說起別人的成功和失敗,
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說的東西。
花一天時間好好想一想,曾經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每天去做這件事,
10年後,你會發現你已經可以靠這件事出去混飯吃了。
堅持下去,10年之後,
你可能會成為理財達人、形象顧問、專業攝影師、……等。
股神巴菲特不是說過:
「人,聰明才智其實差不多,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你要做的目標,化身為你每天做他的習慣。」
今年83歲的巴菲特,每天閱讀長達六小時,數十年來如一日,他能夠有所成就,你敢說他是偶然嘛?
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詩人賈島曾寫過「十年磨一劍、雙刃未曾示」,
元代詞人高明在他的琵琶記中也寫到「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華人著名講師謝文憲(憲哥)說:
他從新手講師到有點紅的講師花了七年,從紅到很紅又花了二年,前後也是快十年的時間,
舞台劇大師李國修先生也說:「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
一輩子阿...
過去的我太求速成,總無法好好緊蹲馬步,
因此雖然曾有過幾次短暫成就,但總是不能長久,
這幾年,我決定要開始捨去那些不必要的事務,
專注於本身專業上的追求,我平均每天三小時以上的閱讀與反思,
雖讓我的近視度數加深不少,但一段日子下來,
才感受到自己內涵底蘊稍有成長,
我會持續做下去,
45歲時,我會在來檢視自己。
我的朋友,這一篇文章我故意也特意寫得很長,
因為現在的台灣太淺碟,也太短視,
我作家朋友告訴我,超過1000字的文章已經很少人要看,
如果你有看到這裡,在底下留個「同慶,十年...」開頭的回饋,讓我知道。
生命中的下一個10年,下一個10000小時,你打算怎樣度過?
如果可以,讓我們都不虛此生吧。
改編自網路文章 圖片來源:http://photopin.com/
後記:寫完這一篇網誌,我的端午假期也將結束,在這兩天當中,寫了三篇網誌,閱讀了四本好書,製作了四份講義,也算是給假期一個圓滿的結束,明天載爸媽北上送粽子,然後下午及晚上各一場演講,要去睡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