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書、看一回電影、和一個人對談、玩一場遊戲,那是「知識」是一場「體驗」

咀嚼這本書、反思這場電影、同理這場對話、解構這場遊戲,這成就了自己的「經驗」

在那反思咀嚼的瞬間,心有所感,猶如雲開日現,發覺自己真實的生命狀態,那是「覺」

而隨著不斷的歷練,內心慢慢將此覺察參透,那是真正的「悟」
 

 

從知識到經驗到覺悟,這是三種不同層次的生命狀態,基礎可能相同,但高度非常不同,就像人的生命長度或許五六十年、或許八九十年,生命時段可能相同,我們都同時存於二十一世紀上半葉,或和牛頓一樣生活在十七世紀,生命的寬度和長度卻不成正比,耶穌基督只活三十三歲,他的精神卻傳至今天仍可做為我們一輩子的心靈成長指標,牛頓四十四歲提出萬有引力與三大運動定律,成為現代工程學的基礎,彼得聖吉三十七歲創組織學習中心提出系統思考理論,是未來人類組織成長的方向。

 

如果照我目前這個階段的理解,生命的成長階段無疑是從無知..擁有知識與一些體驗...化為自身經驗...覺悟生命的真實等四大過程,而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就可以依循這四大階段的進程,來帶領學習者。

 

961017_636659186369501_1867418538_n.jpg

 

第一個階段是從無知到擁有知識的過程:

這個階段的教學任務其實相對輕鬆,畢竟單方面的講授或是帶領學生進行一場體驗,都是簡單的,這個階段常用的教學手法是教導法,教學者要有系統的建構學習者的知識系統,對於體驗的設計與選擇,應該要考量學習者的起典行為。

 

第二個階段是將知識化為經驗的過程:

我這邊所談的知識是單方面的,是片面的,我讀了一本書,並且把他記了下來,或是我玩了一場遊戲,我也把他記了下來,這就是我的知識,但我怎麼運用這些知識,將這些知識化為自己的行為,那就是經驗了。

這個階段的教學重點是「經驗處理」,也就是引導反思,怎樣去反思這些知識與體驗對自己造成的影響,內化為自己的經驗。

 

第三個階段是生命經驗的真正覺察:

我們閱讀一本書的時候覺得這段話寫得真對,從一場體驗當中獲取新的經驗我們也覺得很對,但畢竟這句話是他人的生命,我們只是用自己的舊有經驗去解讀這新閱讀的話語,這場體驗當中所做的新決定,也可能要十數年後才能看到他的正確,甚至這場體驗的結論,還是在外力的引導下所產生,所以要不斷的參悟,不斷的體會,從生活各方面印證與覺察,到最後才能完全領悟。

 

最近我重讀「倫語、老莊、中世紀哲學、甚至威爾森的論人性」等等經典,隨著自己生命經驗的拓展,才真正體會到「經典是需要持續的體證」。

1527858_636659106369509_451185408_n.jpg

 

最近國內開始推動服務學習,我聽到有學校或組織,讓學生去掃一小時地,換兩小時服務學習時數,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徐了讓學生養成做任何事情都先問對自己有何利益的壞習慣外,也會誤解服務學習的真正意涵,我個人認為服務學習是經驗教育的具體實踐,其精神包括獨立反思的素養與社會公民的實踐,這中間需要非常多的行前教導,議題的討論,到具體的實踐,而且這種掃灑清潔,更是需要日復一日的養成習慣,從外表到內心都體悟環境保護與內心環保,這怎麼會是幾個小時的打掃就做得到的?


 

 

  黃同慶寫於 2014.01.06  照片 沈政翔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同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