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君權神授一說,從古代便有,不管東西方的政治領導者,皆以此說來合理其統治地位,但在中世紀左右,東西方對這個詞的理解便開始出現極大的不同,也因這理解的不同,而讓東西方後來的發展有了根本的差異。

 (西敏寺後門)

 

    夏商周等朝代就開始說有一個上帝(五方上帝),而君主是這些上帝派來統治天下的,秦始皇的玉璽上面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後來劉邦當上漢朝的開國君主,也主張他是上帝的兒子,他開創了五德終始說(註1),不同於周朝的天子是赤帝的兒子,他是北方玄帝的兒子,自稱自己是天子,也要代替上帝來管理世人,雖然他不承認秦始皇,但秦始皇的玉璽他倒是拿來用了。

    

    劉邦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他的上位給後世中國人帶來第一個影響,他讓人知道帝王將相寧有種乎,更厲害的是漢代有一位董仲舒先生,我們一般人知道這位董先生是因為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家的主張,其實他影響後是更大的是他定義了君權神授的意義,這對後世中國歷史產生極大的影響。

 

     董提出「皇帝是天的兒子,是奉天的命令來統治人世的,人民應該絕對服從天子(順天命),凡是皇帝喜歡做的事情,老百姓都應該無條件去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董仲舒的理論,強調君權的天然合理性和不可侵犯性,這影響了後世無數的中國人,正因為皇帝是天的兒子,所有的一切都以他為榮耀,從此東方的所有一切都要在君權面前低頭,建築物低頭,我們不再有像西方有那種傳承千年的建築物,除了紫禁城;讀書人低頭,從此讀書人只是君權的工具與服務者,不像西方讀書人是革命的發動者;科技低頭,因為既然有天子了,那世上的一切就是以穩定為前提,所有的改變都可能挑戰傳統,更可能挑戰到君權,而既然君主自己就是上帝的兒子,是真龍天子,他的登基是由上天安排的,因此全天下他最偉大,這下問題真的大條了,因為沒有人能夠制約他,沒有制約的權力是恐怖也是容易墮落的,這也是從漢代以後,中國就再也沒有超過五百年的朝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反而不像西方,英皇室的傳承從首位英格蘭國王埃德加973年在巴斯加冕以來,已經超過一千年的歷史,喔,你可能會說日本也算東方阿,日本天皇的傳承不是世界最古老的皇室傳承?但其實日本天皇自稱是天道教總神官,是日照大神的嫡系子孫,基本上所有日本人都自稱是天照大神子孫的,這和中國的皇帝是不一樣的,不過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以後再提了。

 

(皇家騎兵隊辦公處)

 

    歐洲原本也是說帝王是神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便是首位以神之子自稱的皇帝,但這時天主教出現了,他們說基督才是上帝的兒子,所有人死後都要去見上帝,接受上帝的審判,不管你是帝王將相都是如此,在上帝面前一切平等,這下就好玩了,既然基督才是上帝的兒子,那麼皇帝和大家一樣都是上帝的子民阿,從基督宗教正式發展開始,歐洲的君主登基,就都要由基督宗教的領袖加冕,這形成一個很有趣的制約,既然君主是上帝承認才可以統治人民,瞬間他就從老闆變成員工,從終身聘僱人員轉成契約制約聘人員了,眾觀現今社會,無疑約聘人員更為認真,也有了更多制約,更不容易形成腐敗。

    

    這種基本的概念逐漸影響到社會各個層面,亞洲因為大多時候是大一統帝國,更需要這種神之子的概念來統治人民,強調一切都是上天註定,不可反抗,逆來順受是一種人世間的修行,正如董仲舒說皇帝的權威不容挑戰一樣,十六世紀哥白尼提出天體運行論也被視為邪說異端,因為上帝的權威同樣也是不能挑戰的,而十六世紀由馬丁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註2)引發出的一個重要概念的轉變,就是在此之前,「所有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上帝安排的,他都是最好的安排,你要接受並服從上帝」,在此之後改變為「所有的事物都是上帝創造的,這是上帝給人的功課,我們要真正的去了解這些事物的原理,才能更了解上帝」。

 

   東西方的思想發展到這裡有了一個交叉路口產生,東方越來越極權越來越保守,從漢唐時期大臣和皇帝可以對談互罵,發展到明朝動不動就當眾被脫褲子打屁股到清朝的大臣甚至需要口稱奴才,從唐朝中葉開始,國家的一切爭議都拿出祖宗家法、聖人學說來處理,中國開始自大(我們皇帝是天子,天下最大,其他都是蠻荒),不再進步(直到二十一世紀,西方國家還稱我們為唐人),一千多年來,活在自我滿足的意淫,直到被西方一腳採醒,從此步入自卑中的自大。

 

     而在此時期,因為宗教改革的影響,西方開始探討一切的可能,大航海時代開始,工業革命展開,幾百年間,東西方的差距逐步拉開,優劣勢逆轉。

 

    這幾天在英國閒逛,最大的感觸就是,在教堂裡我們會看到君王、政治領袖、軍事將領、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等對國家社會有貢獻人士的墓碑與紀念碑,我在牛津大學基督學院還看到許多面紀念牌是紀念某一個認真於職守的員工,而中國的寺廟一樣和西方的教堂有著同樣的教化功能,但那寺廟裡面的人物都是神仙,都是離普羅大眾遙不可及的神仙,他對一般民眾只有恐嚇與崇拜的作用,而很少以學習效法的功能。

 

 

 

東方的君主思維後來演變成代天巡守,這和西方的君權神授有本質上的差異。

 

          漫步英倫的閒話,純屬個人一時有感,不成熟地方請多包涵。

                                黃同慶 2014.02.08


註1:五德終始說於戰國時期齊國稷下學宮的學者鄒衍即提出所該主張,但因為劉邦創立的漢朝才使得此五德終始說廣為世人所知,所以我才說是劉邦開創。
註2:同上,宗教改革也不是馬丁路德先提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同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