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因錯失升職的機會懊悔不已,今早又因一點小錯被主管公開批評而意志消沉,同事小白就安慰小黃說:「唉,一時失志不用怨嘆,公司晉升機會本來就少,這次被提升到也是正常,你看更資深的我都沒機會了,你不應該表現出這鳥樣子,那只會讓自己更慘而已。」,沒想到小黃却很不爽的对小白说:「你不知道我為了這次升職付出多少努力,只會在旁邊說風涼話。」

 

小白本意是想要安慰小黃的情緒,為什麼小黃不領情而且情緒反倒高漲?這是因為小白安慰小黃時犯了三個錯誤

 

一、同理心不足

小黃意志消沉又被主管批評,這時情緒本就不佳,小白一開口沒有先同理小黃情緒狀況,而是用事情很“正常“来安慰,難免讓小黃覺得不被理解我的感受。

二、用比較性語言:

“正常““更資深的我“類似的講法還有“為什麼別人就不會這樣“,這些都是比較性語言,人們通常不喜歡被拿來比較,小白這樣講是要降低事件的嚴重性,但卻也否定了小黃的價值。

三、過於強勢的表達意見 :

“你不應該表現出這種鳥樣子”只會讓自己更慘”, 這是相當武斷且含著威脅性的說法,容易引起小黃的逆反心理,達不到原本要安慰人的初衷。

 

如果小白真想要安慰小黃,他可以怎麼做?安慰的重點是安撫情緒而不是刺激,有一個「陪伴、關懷、聆聽」三原則可以參照:

一、陪伴:

大多時候要安慰他人只需要讓其感受陪伴即 ,加拿大悲傷輔導專家愛倫.沃福特博士(Dr.Alan D.Wolfelt)提醒,陪伴是保持靜止,而非急著向前行,在他還在悲傷情緒的當下,不用急著催他振作起來。

二、關懷:

關心他的情緒,小白如果這樣說:「我知道你很難受,我也感覺難過,因為我知道你為了這件事付出很多努力。」,或是說「你也許感到一切的努力都白費了,所以心情可能壞透了。是嗎?」,這樣的話聽起來較不武斷,小黃可能也較容易接受。

三、聆聽:

不比較不給建議,就聽小黃訴苦一下,解鈴猶待繫鈴人,有人願意傾聽,人的情緒較能恢復理性,那時他自己更知道應該怎麼做

 

案例中的小黃,就算小白不進行安慰,自己也會振作起來,但在生活當中確實有些親朋好友陷入低潮情緒時,需要你的安慰,好讓他悲傷自責的情緒可以緩解而不走極端,這時「陪伴、聆聽、關懷」就可以拿來參考,否則像案例中的小白,沒能安慰對方、又破壞彼此關係,最後自己還感到委屈,無疑是三輸的結果。

 

備註:原文刊載於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電子報  

arrow
arrow

    黃同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