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先是有土地的出現,
然後這塊土地上開始有了動植物等自然景觀,
之後在土地上出現了人類,
人類是群居且會利用工具的生命,
他們在土地上築起了房舍,
進行了農耕或放牧,
也在土地上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群居的人們開始有了經濟活動,
有了經濟與文化活動也就產生了利益衝突,
而為了處理這些利益衝突,政治就產生了,
政治、文化、經濟這三者就這樣交雜互動,
切割著、融合著這土地上的人們,
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
也就形成了歷史。

二百萬年前的第二次蓬萊造山運動,
現在的台灣島浮出水面,
大約三萬年前,台灣出現了長濱文化,
但台灣真正有明確歷史記載,
應該是16世紀由西班牙與葡萄牙人開始的,
從那之後四百多年來,
台灣其實一直是一個移民社會,
移民社會的治安通常不會太好,
人們會因為其來的地方而結黨成伙,
然後互相爭奪利益,
所以一開始是漢人與原住民打,
後來是漢人與漢人的械鬥(漳泉客粵...),
然後是日本人和台灣人(分別與原住民及漢人)的衝突,
之後是所謂本省與外省的衝突。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既然分割這土地上人們的是利益,
又因先來後到產生對立的認同感,
那麼能夠團結這土地上人們的又是什麼?
我想應是共同的利益與更高層次的認同。

台灣人的共同利益是什麼?(這真是大哉問)
什麼又是更高的認同?(這實在太高大上了)
人們希望能夠生活安定免於恐懼,
更希望能夠獲得愛與歸屬感,
想要生活在一個友善的社會,
歷來有許多前人對我說的問題提出可行性解方,
儒家可能認為大家要「守禮行仁」
宗教家認為所有人要「榮神益人」
軍事家說用軍力進行「高壓統治」
社會主義認為把資源「公平分配」
資本主義認為讓個人「自由控制」
每一個方法都好像不錯,
但當大家都認為自己方法好的時候,
新的問題就又產生了,權力的鬥爭於焉展開。

紛紛擾擾吵吵鬧鬧又是一年的過去,
在這個新春,我再次思索這問題時,
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這答案很複雜,但卻是我能做的,
如果把這答案總結成簡單兩個字,
我覺得是「信、愛」

信:
人們彼此之間要能互相信賴,彼此相信,
管理者要言而有信並讓部屬信賴,
而為了做到信,不斷溝通與言行一致不可少,
人們對於自己要先能接納,
對於不同的意見也要願意傾聽,
管理者要先立下基準,
並照著這基準形式與進行管理。
人們行為處事也要信守承諾...

愛:
我們都是這塊土地的過客,
大自然才是這土地真正的主人,
我們愛護大自然,也愛著共同使用這塊土地的人們,
因為愛,我們接納各種不同型態的生命,
因為愛,我們願意成就不同背景的人
因為愛,我們懂得尊重與感謝
因為愛,我們看待每個生命都心懷欣賞

信與愛是夢想嗎?
是也不是,
覺得是夢想的人可能因為媒體所報導的諸多亂象
我是感覺真實的人,因為我真真切切遇到一群有信有愛的人。

不管如何,記得最後我們都要還給土地還給大自然。

備註:
1.原本想從房裡古城的漳泉械鬥與大安溪河道變遷造成經濟文化消退談起,但做文章就是一個不斷與自己對話的過程,第一句話其實就決定後面會寫成這樣了,但仍附上前天到房裡蔡泉盛號古厝拍的兩張照片,與大家說說故事。
2.文章裡面提到的儒家或宗教家或各大家,當然不止這一句話,我只是用我個人角度去做歸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同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