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黃同慶  2014.10.22

 

寫沉思錄的人有很多,但最出名的就是古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的馬可·奧里略所寫的反省筆記,另外一本就是奧里略的老師愛比克泰德的愛比克泰德語錄,有人把這本稱為沉思錄二,當然還有一本是迪卡兒的沈思集,我今天想分享的是愛比克泰德沈思錄的一小段,並談談我的感想,有人說這一本書就像是東方的倫語,對後來西方人宗教與哲學造成許多影響。

(愛比克泰德,55年-135年)

 

人類從冰河期之後,身體的演化好像就停止了,而從二千年前的思想軸心時代之後,思想層次的進化好像也沒有多大發展?? 不相信,那我們來讀讀西元100年左右,愛比克泰德語錄中的幾段文字吧....

 

 

懂得你能控制什麼,你不能控制什麼。要想獲得幸福與自由,必須明白這樣一個道理:

一些事情我們能控制,另一些則不能。

只有正視這個基本原則,並學會區分什麼你能控制,什麼你不能控制,才可能擁有內在的寧靜與外在的效率。

 

傷害我們的並非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

事情本身不會傷害或阻礙我們,他人也不會。我們如何看待這些事情卻是另外一回事。

困擾我們的正是我們對事情的態度和反應。

 

我們無法選擇外部環境,但是,對外部環境的回應,卻是我們能夠選擇的。

凡事發生皆有充分的理由。

你怎麼想,就會怎麼樣。

我們忙碌的頭腦,總是一下就跳到結論上去,並且杜撰和解釋一些本不存在的征兆。

 

諸事皆是客觀而中立的。

當你思考未來的時候,要記住,各種情形都是以它們自己的方式出現,而不會顧及我們的感受。

沒有素養的人會被他們個人的厭惡感與同情心所驅使,總在留意是否有樹立或強化他們那些未經檢驗的看法和觀點的跡象

事情本身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盡管明智的人必然能也應該以有益的方式對其作出回應。

 

不要讓事情帶有個人色彩,不要對你自己或人類本性輕蔑地作結論

你應當仔細觀察,看看怎樣好好利用事情的某些方面,在事情中是否存在著某些不很明顯、隻有經過訓練的眼睛才能夠分辨出來的益處。

 

任何事情,不管看起來多可怕,也不能阻止我們探尋其中隱藏的機遇。

如果不這樣做就意味著想象力的失敗。

但在各種情形中尋找機遇,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你周圍的大多數人總是用最粗俗的詞語去解釋事情

成功或失敗,好或壞,對或錯。

這些簡單化、極端化的分類,遮蔽了那些對事情更有創造性,也更有用的解釋,它們比那些粗俗的解釋要有益和有趣得多!

 

 

厲害吧,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人,思想層次就如此之高,

但現代人好像並沒有長進,或許我可以這樣說,

台灣的現代人遠遠還沒有長進,還是陷入意識型態之爭,證據...

因為「沒有素養的人會被他們個人的厭惡感與同情心所驅使,總在留意是否有樹立或強化他們那些未經檢驗的看法和觀點的跡象。」,

因為「周圍的大多數人總是用最粗俗的詞語去解釋事情

因為「總讓事情帶有個人色彩,對自己或人類本性輕蔑地作結論

一千九百年前的哲人,所提出的警告,我們還是無法做到阿。

 

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結果,台灣人不是號稱文盲最少,平均學歷最高的一個國家嗎?

怎麼會容許自己陷入意識型態之爭如此之久,

總是用最粗俗的詞語去攻擊自己的同胞,

習慣用政黨顏色去區分黑白與好壞,

然後很輕蔑的對敵對陣營的人格做結論,

這不是黨爭什麼是黨爭?

這不是鄉愿什麼是鄉愿?

最近聽到看到一些事,

總感到有志之士陷入無謂的意識型態陷阱,

更多的無志之人則道德敗壞價值淪亡,

剛剛一位好友私訊問我台灣的未來會怎樣?

說實在我不是很看好未來的十年,

但我跟他說,

我相信人性向善的心不會失敗,

我們這個世代在歷史上或許沒有多高的評價,

但未來一定會更好的,

只要我們為人心保守住一些種子。

 

 

備註:

愛比克泰德(約55-135年),

古羅馬著名的斯多亞學派哲學家,

他的背景也是一個傳奇,

出生於一個奴隸家庭,所以他原本是一個奴隸身份,

童年時以奴隸身份被賣到羅馬。

他因為表現優異而被斯多亞學派教師魯弗斯(Rufus)收為弟子,並且獲得自由,

他一開始在羅馬教學,直到公元90年被羅馬皇帝趕出羅馬,

之哼於是他便退居到希臘的科波里斯,在那裡寫作和講學直到與世長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同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