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在這世道混亂人心不安之時要來看我,
讓我非常快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清朝以前,大家把我當神,把我的理念當神話來說,
民國以後大家又把我當成鬼,認為我是阻礙社會進步的魔鬼,
但這些把我神鬼化的人,都沒有真正瞭解我,
我老早就提醒你們要遠離鬼神(敬鬼神而遠之)老實做人,
而我終身追求的也是仁道,今天你可以問我九個問題,
也讓有志於教育的老師能更瞭解我。」
整個被雷到的我,看著被尊為至聖先師的孔老夫子,
戰戰兢兢的問了九個問題,茲恭錄於下,
一、當老師的人要有什麼基本素質?
答:當一位老師需要努力學習而不感到厭棄,熱情的教導他人而不知道疲倦(學而不厭、悔人不倦),
要常常溫習已擁有的知識技巧,並能再次淬鍊提昇不斷更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
做到以上幾點,才能說自己是一位老師,你的老師楊田林不也曾說過,不讀書哪有資格當老師。
二、一位專業講師的教學內容應該包含哪些方面?
答:老師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教導學生,專業知識、社會實踐、組織行為、人際互動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教導課程的專業知識是課程的主學習,但重點是學到了要去實踐,
提升學生對組織的忠誠度與凝聚社會的向心力,讓學生知道如何在團隊中與人互動,
讓學生成為一個「有內涵能行動有忠誠度可信任講承諾的人」。
三、在教學技巧上,孔老師有什麼可以提點我們這些後代教師?
答:首先你要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再來教導他(不憤不啟),
接下來你要記得引導學生說出他們的想法,並且適當的開導與回饋他們(不悱不發),
最後你還要讓他們把所學應用到生活當中,並可以連結應用舉一反三(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如果這三點做不到,那你要學會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反求諸己。(則不復也)
四、什麼樣的學生最難教?
答:我是遇強則強的人,可是對那些從來不問「怎麼辦、怎麼辦」的學生,
我也不知道該拿他們怎麼辦(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你們這時代的學生,受到的聲光刺激太多,又在受保護的環境下成長,變得有點麻木不仁,
你們需要想辦法提升學生的敏感度以及教導他們做人的道理。
五、對於現在的學生,您有什麼建議給他們?
答:學習的時候要有一種好像追趕不上的心態,還特別怕失去它(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如果只是單方向的學習吸收而不去思考,就容易受到蒙蔽(學而不思則罔),
但如果只是一直空想,而不去吸收學習新知自我覺察,那也容易陷入困惑(思而不學則殆),
我曾經整日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思考問題,但沒有想出什麼新東西來,與其一直空想,
還不如趕快去閱讀或實踐(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六、那您建議學生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來學習?
答:學習求知的方法就是,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
這樣才能真正的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你們楊田林老師有沒有提醒你們,「似懂非懂就是不懂」、
「發問最多是一次的恥辱,不問是一輩子的恥辱」,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七、對於教師和學生,您老人家有沒有什麼提醒我們要注意的地方?
答: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聰明才智都差不多,
是後天的習慣讓我們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拉大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所以重點是,你能不能把你要做的目標,化身成你每天做它的習慣。
尤其是專業講師,是一個需要高度自律的行業,
你能不能持續自我要求,這是一輩子的課題。
記得不要太主觀臆斷任何事情,不絕對肯定,不固執己見,不唯我獨尊只看得見自己
(子絕四:毋臆,毋必,毋固,毋我),這四個壞習慣要時刻檢討不要養成。
八、如果我們想要成為一個成熟完善的人,那可以從哪裡開始學習?
答:從典範當中學習,如果不踩著前人的足跡,也不能真正登堂入室(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我不是生來就知道這麼多事情,而是喜歡古典文化,並且透過勤敏的學習求得的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之),
二十世紀自由教育學者,美國芝加哥大學榮譽校長
羅伯特·哈欽斯不也主張經典的學習,
他認為學生應該熟讀百本經典並且和教師用詰問法討論,
這樣會讓學生培養思考能力,但又可以向上向善的發展,
如果可以,一位教師應該好好讀讀論語,並身體力行。
九、孔老師,您對於我們現代的老師有何提醒?
答:教師要能將師道發揚光大,而非用師道來弘揚個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教師必須休養自身品格、擴充自己學識、提高自我視野,才能把師道弘揚光大,
如果沒有把心思放在自身,而是把老師這份職業拿來裝飾自己門面,
希望用這種方式提高自己聲望與地位,這不是真正的老師。
語畢,孔老夫子淡淡留下一句「十二月七日,台北孔廟,期待眾講師前來相會」,
就揮手遠去,徒留下我在深夜的房間,思考起這些年的台灣。
台灣社會失去了共同價值觀。這是一個人心混亂的時代,也將是一個重新尋找心方向的時代。
這時代的人們,反對權威反對教條,人們好像知道自己不要什麼,但又不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
對於未來,應該要朝那個航向繼續航行?我們茫然到沒時間去思考。
現在的台灣,就像一隻不知未來要航向何方的船隻,船上的水手不斷內訌,
而我們沒有一個可以信任的船長。
這是哲學上所說的「後現代主義」的現象,我們推翻一切並重新解構,
但我們重建的過程卻沒有依循,所以顯得荒謬而古怪,打開電視新聞常會見到一些讓我們感到匪夷所思的奇怪人物。
哲學上的進展是從「後現代主義」到「荒謬主義」再到「存在主義」,
或許我們可以從存在主義身上找到答案,
英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培列出「四大聖哲」,
並建議人類可以從這四個聖哲身上重新學習,
這四大聖哲分別是耶穌、佛陀、蘇格拉底、孔子。
有趣的是,雅斯培所提四大聖哲並不是以人口來算,
而是認為這四個聖哲的言行可以為人類的表率,
而這其中唯一的華人孔老夫子,他更是影響東方社會幾千年,
身為華夏子孫,您讀過論語嗎?你親身體證過嗎?
經典是需要體證的。
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他在教學上有何獨到之處,可供我們後世為師者學習?
這一切的一切,如果各位社群老師有興趣,請十二月七日上午九點到下午六點,來台北孔廟一探究竟。
後記:12月7號孔廟活動大成功,一百四十多位來自海內外各行各業的專業講師齊聚台北孔廟,大家交流心得,並在大成殿前許下尊師道行教化的承諾。
備註:孔子畫像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