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同慶 2006.08.31.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

王莽依我來看他,應該是屬於一個理想主義者,雖然歷史學家講究正統性,所以篡位的他較不受史學家青睞是事實,就像三國志裏面,蜀漢是正統、魏則是篡位來的,曹丕篡了劉家的位,司馬昭又篡了曹家的位,所以後來雖然司馬炎統一了三國,但反而大家比較不瞭解,而司馬炎在歷史上也反而沒有名氣,甚至比上不被他爸給軟禁的劉禪在歷史上有名。

而王莽他那個時代,帝國制度還沒定型,漢高祖劉邦是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當了皇帝以後,大家都在討論,為何劉家可以作皇帝,為何不是陳家、張家或其他,打天下許多人都有功勞,為何大家不可以輪流當,也因此研發出來了朝代的五行之說,漢武帝就召集了一些讀書人確定秦朝是水德漢朝是火德,這頗有那種現代政黨輪替的觀念,這也是君權神授的概念延伸,但朝代輪替不像現代是投票決定,而是天來決定的,如果上天覺得這個朝代做的不好,老天爺自會降下許多徵兆,地震、日蝕、天災人禍都是徵兆,因此也就有了「國之將亡必有妖孽」這句話,而古代每當有天災時,皇帝就要去祭天,去懺悔自己的過錯,而漢朝當時禪讓的說法非常盛行,王莽就非常相信朝代五行之說,他也利用人民相信這一點,新皇朝就叫「新」,可見他是很相信的,古代皇帝的玉璽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也表示了中國人的觀念發展。

我常在想,漢朝那時候的成就無疑是發達的,漢朝做了一件事,就是會計獨立,這是劉邦定的,劉邦有一個朋友叫做周倉,他把所有國家收支的帳目,整理一份送到丞相那裡,另一份自己保留,等於是一個獨立的主計長,這制度聽說一直用到清朝才壞掉。劉邦那時還把皇宮的費用和國家的費用分開,等於國家發的是國家的開支,皇宮用的是皇帝的私房錢,這件事同時期的羅馬帝國一直做不到,要一直到二千多年後十八世紀的普魯士帝國才建立起來,漢代的成就是有的,但是可悲的是,民主社會的台灣,在離劉邦二千多年後,領導人親手把這個制度破壞掉,再次把國庫與家庫混為一談,西元前兩百多年一個小流氓建立的朝代可以做到的,我們現在作不到。

中國的士大夫一直以來有一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志向,只是太多人有太多想法,但又誰也不服誰,文人相輕的結果,就是不斷的在試各種的方法,王莽的方法不好嗎?他錯在有想法沒作法,他以為把名字改了,事情就會變好了,他改錢幣的名字改錢幣的式樣,在位沒幾年卻一連改了三次,反而搞的財政混亂,他甚至連鄰近的國家例如匈奴和現在日本的國王都叫他們要改稱號,但王莽可也有做了許多好事喔,比如說他解放奴隸(漢朝的奴隸都是一些犯了罪的人、王莽給他們改為次等公民只要若干年後即可回復成正常的公民了,不必像之前一樣終身是奴隸、子女也要繼續成為奴隸),我現在想起這一段歷史在對照現在的台灣是有點感傷的,他們那時代不也是和我們一樣嗎?人心思變,大家都有著一股想法想改革社會,胡適說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他可也是第一位篡位成功的人喔,這無疑對當時某些人是會造成震撼的,原來皇帝是大家都可以做的喔!如果王莽當時改革成功了,或是後面的政權不是給漢朝在收回去,那很有可能世界的政治發展史會提前二千年喔,記不記得前幾年台灣流行的一句口號,作總統大家有機會,那時候如果王莽成功了,大家可能都會喊,作皇帝大家有機會,這樣大家一直輪著作皇帝的結果,很可能憲政時代就會提早到來喔,而王莽十年改了三次幣制又有何了不起,我們台灣的教育制度改了不下六次了,比王莽那新朝遠遠多了一倍以上勒。

中國的改革者大都很急躁,可能是改革者個性的關係,每個人都很想快一點在他那時後就將所有事情做好,也因此,中國歷史上的改革大都是失敗的,改革者的下場也大都不好,這好像也讓中國人養成一個習慣,遇到有人改革的時候,大家都習慣先看風向,看看他成不成,再來決定後續自己如何做。

但一個真正成功的改革大都不會是一代人的功勞,大家看歷史上幾個有名的朝代,大清朝可是二代半的人從奴爾哈次到皇太極到福臨(順治皇帝)才真正建立起來,而且是康熙安定下來,而一直到雍正乾隆真正發展,漢朝也是靠文帝和景帝兩人之前的努力在漢武帝時真正才安定下來,才真正讓漢朝有著能持續四百年的基礎,一個作大事的人,應該要知道他的決定會影響到後代許多人,他在做決定的時候,不應該是急躁的,而後面接續的人,也不應該為改變而改變,應該真正坐下來,大家心平氣和,像美國當初訂定憲法的那些代表們,拋開私人恩怨,拋開政黨與立場的牽絆,為一個國家寫下未來二三百年的藍圖,後代的人也要像美國人維護他們憲法與憲法修正案一樣有勇氣,為了維護憲法,我們知道他們損失了幾次可能出現偉大領袖的機會,為了維護憲法,他們每年有多少人死於槍下,我們能不能有這個勇氣,能不能有這種心胸,我們這代人留給後人的是什麼樣的歷史,這需要我們對生命的堅持,對自由的堅持,對人性的相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同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