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6

探索教育在國內推動也有一段時間了,但是有許多人還是習慣將探索教育與團康活動混雜在一起,其實,要說探索教育和團康活動相似也無可厚非,因為兩者都是以活動方式來進行,而團康活動一直以來重視的教育性、娛樂性、安全性三者也似乎與探索教育有點關聯,也就是如此,讓許多人在帶領探索教育時,讓人看起來有點辛酸與膚淺,習慣探索教育分為三個學習層次,分別為「經驗」、「反思」、「應用」,我想這三者都很重要,但是教育要能產生真正的價值,絕對是要在應用上面,上了再多的課程,如果學員沒有任何的利益獲得或是沒能夠幫助他的實際狀況改善,那他也只是到了學習的第一個層次而已,他頂多就算是玩過了而已,所以下一次這一層次的學員就會跟你反應那個活動玩過了,而要能夠真正讓學員產生在工作上的應用與改變,一定要引導到反思這項學習層次,而為了要讓學員能順利的進行反思,需要有經驗的引導員運用適當的技巧來進行,沒有經過適當引導的經驗是很難產生價值的,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而藉由引導員的引導協助學員突破舊有心智模式,擴大思考領域是非常好的一種作法,沒有學習過如何思維的人,是很難順利的將經驗作情境的轉移,進而運用到生活及工作當中的。

許多推動探索教育的伙伴一直誤認為,只要給學生一個難忘的經驗就能改變他的人生,遊樂場的自由落體設施那麼多人做過,諸君可有看到誰因為這樣而改變,最近一位朋友高興的跟我說,他買了許多的獨木舟,明年會有更多人來參與此項活動,我看著他那得意的表情,忍不住的就提醒他,經驗很重要,但是他如果想讓他真正具有教育價值,提升他活動的深度與廣度,引導反思的技巧以及情境轉移的追蹤輔導是不能夠少的,而這些是我目前比較少看到的。

我另一件很擔心的是一項事實,經驗不一定有價值、學習也不一定有意義,因此選擇什麼經驗與第一次的經驗印象就格外重要,如果在他第一次的體驗課程中,讓他覺得探索教育很好玩,但不過爾爾,沒什麼深度,那到後來會有怎樣的發展哪?上周到山上辦活動,看到一所技術學院在辦理學生幹部訓練,我看了一下他們的課表,團康理論、會議技巧、社團行銷,這些都是請外面的講師來上,但我認為很重要的探索教育課程,卻是由學生自己來帶領,我不是說學生無法帶領探索教育,而是他們既然請了那麼多外面的講師來上課程,為何不也請比較有帶領經驗及技巧的人來分享第一堂探索體驗課程哪?這也難怪那天我問他們體驗教育的一些問題時學生們一問三不知,整整上了三天的體驗教育,卻連活動意義與價值都說不出來,只知道玩了那一項活動而已,我一點都不覺得這樣子設計的體驗活動會對學生產生價值,尤其是學員還未學會如何去思考及表達之前,但是當我想到團裡面的服務員訓練,也是如此輕率的就讓沒什麼經驗的學長姊上台去帶領學弟妹的第一次,把探索教育當作是以前團康訓練一樣,認為多磨練就會有成長,而不知道第一次的經驗與榜樣是多麼重要,不知道探索教育雖然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他可以讓學員可以很快的互動,但相同的這項手法也像是生病吃藥一樣,第一次沒對症下藥一次處理,他就會產生抗體,第二次你又要對開同樣的藥方,雖然藥品本身的質量比第一次好,但他已產生抗藥性,效果會差很多的,有一次和某公司的人資主管聊天,他知道並瞭解體驗教育已有一段時間,卻遲遲還未引進他們公司,那就因為她知道,第一次經驗很重要,他可以隨便找一位老師來上,可是第一次第二次的新鮮感一沒有,那沒有深度的體驗教育馬上成為較沒有教育價值的娛樂產業了。

人說外行的看熱鬧、內行的看門道,當然短期看起來,大家都是在從事體驗教育,但是膚淺的執行,絕對是讓探索教育整體市場價值迅速減低的一項好辦法,我在國體跟謝智謀教授學習體驗與戶外教育時,謝老師一直很擔心探索教育會迪士尼化或麥當勞化,經驗學習與傳統的講授學習兩者最大的不同,經驗學習很重視每一個體的差異性,期盼讓個體選擇他最適合的方式學習,如果我們今天又回到過去講授型教育的威權思維,引導員用他喜愛的方式來教授,而不是考慮到學員的特質與需求,一個沒有放空自我的人,如何能客觀的進行引導工作,如果這位沒有放空的引導員功力淺薄還好,如果他引導的功力很高,那不就成為一個擁有好武器的狂徒。

推動體驗教育的人首先要知道的就是體驗教育的窒礙之處,一般來說教育訓練分為直式訓練與橫式訓練兩種,直式訓練又分為OJT and OFF.JT兩種,而不論何種皆是屬於一種由上到下的資訊傳輸流程,有明確的傳輸管道與答案,講授者將他的人生經驗與體會反思所得整理後,利用演講、講義、影片等器具傳授灌輸給學員,學員大都只能單方向的接受訊息,頂多單方向的就所獲訊息回饋給講授者,而橫式訓練又不太一樣,他首先將講授者的高度放到和參與者同一層面,亦即將每一個人都當作是講授者,而原本的講授者則成為一個引導者的角色,這意味著,答案不只一種,團隊藉由引導者的協助、本身努力的去尋找那個最佳的答案,並且要求不斷的改善,而在這些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團隊與個人也不斷的成長與學習。兩種方式各有其優缺點,體驗學習的困難點就在從「沒有答案」到「找出答案」的這段過程,是需要時間與成員有熱切意願的,而過程中遭遇到的困難與風暴也非每一個人都願意接受,這些都是直式訓練比較不會有的,直式訓練講究一步到位的方式,簡單明白,但也常會造成學員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為何所以然的狀況,單方向的傳輸也非每人能完全接收,不可否認的,因為彼此經驗與價值觀的不同,接受與瞭解彼此發出的資訊,是會有落差的,這也是直式訓練的困難之處。

有一次和幾位好友一起探討怎樣的體驗可以拿來當作探索的活動,並對本身有所啟發,討論到後來,我們覺得,只要是有一群人有過同一種經驗,就可以拿來當作討論的範疇,就算是「睡覺」或是「走路」、「吃飯」都可以利用引導技巧來進行討論並形成共識,哲學家塞內卡說過,人本來就不完美,但是在生活當中學會如何成長卻是人類最大的樂趣,經驗只是一時,但是如何思考、如何應用,卻是最有價值的東西,因此講授型的課程有沒有辦法當作探索教育方式來帶,我也認為這是可行的,這一群人聽同樣的人講授同一門課,這也意味著他們已產生共同的經驗,講員如能在講授過後,運用引導技巧,去探索剛剛講授課程中,課程的意義與價值,那將可以幫助學員有更大的學習效果,一位專業的講師,要先具備兩種能力,一種是專家(解說者)、一種是引導者,專業的講師除了對他講授的題目要比學員還要能夠有深刻瞭解並能用生動活潑的方式表現出來外,他還需要具備引導技巧,如果他只會解說而不會引導,無法幫助每位學員充分學習,那我們請一位研究有專精的學者來發表他的研究內容就好,幹嘛請專業講師來上課,職訓研發中心的吳志軒處長說過:「台下的人學不會、是台上人的責任」,我深受感動。相同的,如果今天從事教育訓練的夥伴,不重視引導反思的重要,那體驗教育終將淪為遊樂場設施,今日國民旅遊及學生校外教學差價競爭的慘狀又將重現,膚淺的看到眼前的玩樂,也將淺短的嘗到甜頭而已。

我們可以稍微想一下,五年後的我們應該會是什麼樣子,什麼長相、什麼儀態,你將用何種方法分享人生實踐生命,用什麼技巧引導方向,如果和現在差別不大或是看不到未來,那表示我們自己本身應該立即改變思維模式了,有一次和一群剛進某組織一年的夥伴分享,過去一年中他們在組織中學到的最大價值是什麼?他們猶豫了一下紛紛說出「認識一些人、學會寫公文、學會辦活動、學會接待..」之類的價值,我請他們思考以一年的時間來得到這些價值,是否覺得值得,這個學習對你們的生命本身而言是樂於見到的改善嗎?還有更好的方式嗎?

沒有經過思考的經驗是沒有價值的,沒有經過實踐的知識也是沒有價值的,要讓學習產生價值,重點是思考與實踐這兩步,體驗的第一步很好走,門檻不高,接下來第二步的思考與第三部的實踐,一步比一步的價值更高,願與大家分享勉勵。

有幾本好書和大家做分享,第一本是珊姆‧荷蓮所著「談話高手」(上硯出版),他裏面有許多淺顯易懂的問話引導技巧及實例,可幫助講員於授課時使用,第二本是麥克‧馬奎德寫的「你會問問題嗎」(臉譜出版),這本書將問題作分類,並建議我們要多問開放性問題,不要問封閉性問題,第三本是憲業企管公司出的,「企業講師培訓手冊」,這一本非常仔細的將講師的責任與技巧作了說明,值得一看,當然好書還有很多,包括林文政教授編著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哈佛評論的「人力資源」、商周翻譯自日本產業勞動調查所的「教育訓練手冊」等書裏面對於教育訓練多有獨特見解,也都值得一讀,接觸教育訓練越久,獲得的資料與回饋越多,在我們受到越來越多的讚賞的同時,我們也要越來越謙卑,因為山越爬越高,更感覺自己越來越小,不斷超越顛峰持續學習的能力,絕對是人生一項很重要的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同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